

马玉清,自治区政协委员,民革宁夏区委会专职副主委、石嘴山市副市长(挂职)。成为政协委员以来,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积极践行政协委员职责。今年,他深入基层调研、精准建言,聚焦高校科研与企业发展等关键领域,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智慧和力量。
聚焦教育科研 助力高校创新发展
马玉清深知,政协委员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他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深耕教育科研领域,为提升宁夏高校科研综合实力倾注心血。
“委员履职必须脚沾泥土、心系发展。”马玉清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。他深知,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,其科研实力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。为此,他多次深入宁夏各大高校、科研院所及企业,与一线科研人员、师生、企业家面对面交流。在石嘴山市调研时,马玉清发现当地高校科研投入严重不足,全市仅有宁夏理工学院1所高校,年研发投入仅占全市R&D经费的3.17%,远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;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也十分突出。这些问题如同一根根刺扎在马玉清的心头,也更加坚定了为高校科研发展建言的决心。
经过数月深入调研,马玉清提交了《关于着力提升我区高校科研综合实力的提案》。这件提案既聚焦痛点、直指要害,更开出了精准“药方”。他建议,构建高效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,由自治区教育厅牵头,联合科技、工信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,围绕新质生产力优化科研选题立项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;在科研队伍建设上,马玉清主张创新评价机制,调整教师考核与职称评审标准,引导教师从“重论文”向“重应用”转变,激励更多科研人员投身实用研究;针对创新平台建设,建议围绕宁夏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布局,培育优势学科,争创国家级、自治区级创新平台,提升高校科研的硬实力;还建议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洼地,从资金、人才、政策等多方面提供保障,让科研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,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现实生产力。
这件提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,各部门迅速行动,积极开展办理工作,并多次与马玉清沟通交流,共同探讨落实方案。
“看到自己的提案能被相关部门采纳,能助推我区高校科研发展,再辛苦也值得。”马玉清朴实的话语中,透露着一名政协委员的成就感与责任感。他将继续关注教育科研领域,深入开展调研,积极建言献策,为推动宁夏高校高质量发展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
关注企业痛点 护航中小微企业前行
在我区经济发展中,中小微企业犹如璀璨星火,点亮着区域经济的活力版图。马玉清始终将目光聚焦于此,以脚步丈量企业需求,用智慧破解发展难题,成为中小微企业信赖的“护航者”。
“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就像生命线,容不得半点梗阻。”马玉清在走访宁夏各地工业园区时,听到太多企业主对承兑汇票使用困境的无奈叹息。他深入多家中小微企业,与财务人员促膝长谈,翻阅数百份票据合同,详细了解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情况。
基于扎实的调研,马玉清提交了《关于优化承兑汇票使用流程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提案》。提案中创新性提出了“双向约束”机制:一方面建议建立核心企业票据支付比例公示制度,对长期滥用承兑汇票的大型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约束;另一方面推动金融机构开发差异化贴现产品,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推出“低息贴现绿色通道”。他还联合民革宁夏区委会组建金融专家服务团,深入企业开展票据知识培训,累计举办专题讲座12场,覆盖企业500余家。
在一次走访调研中,马玉清走进吴忠某纺织企业车间,老旧设备与智能终端并存的“混搭”场景,让他敏锐捕捉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层困境。于是他提交了《关于以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提案》,建议以政府为主导,依托专业数字化服务商,建设跨区域跨行业的公共数据平台,实现业务协同、部门协同、数据协同和监督协同,构建数字化治理的决策“大脑”,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营商环境。鼓励本地数字化服务商围绕“5G+工业互联网”、网络化协同、智能化制造等应用场景,深化个性化设计,形成适合我区中小企业实际的整体性、系统性数字化解决方案。建议加快推进“工业4.0”赋能中心、“产业大脑”等平台建设,提高数据质量、统一数据标准,实现采购、物流、生产、销售等产业数据的标准化、智能化,提升中小企业数据应用效益。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大数据分析体系,健全数据采集、存储调用等管理机制,把数据资源作为一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要素,促进各类数据的价值转化。
从票据融资的“微观切口”到数字转型的“宏观布局”,马玉清用3年时间完成数十万字的调研报告,提交多件高质量提案,推动多项惠企政策落地。“只要企业有需要,我就会一直在调研的路上。”马玉清坚定地说。(记者 韩瑞利 文/图)